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分析
新方八阵出自《景岳全书》 第 50 卷和 51 卷, 由 “八略” 和 “八阵” 组成, 八略主要论述治则和治法 , “八 阵” 收载景岳自创新方 186 首, 并据“八略” 分为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阵 [1 ] 。张景岳将兵法中辨证 法思想运用于中药组方遣药, 灵活伍用, 大胆创新, 不 仅配伍严谨, 而且用药精专 [2 -3 ] 。本文基于中医传承 辅助平台, 以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为本 [4 ] , 挖 掘张景岳在新方八阵中的用药规律, 为指导临床实践 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处方来源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 是对张 景岳 《新方八阵》 中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个方 面完整的记载及论述。将张景岳临床心得、 处方体会 和用药特长融于一炉之佳作。本文选取该书记载的 186 首新方。
1. 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 V2. 5, 由中 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 3 处方筛选 选择各论中新方浅解与应用部分, 将 所录的中药名参照 《中国药典》 [5 ] 上的命名进行统一, 如 “大怀熟地 ” “熟地 ” “大熟地 ” “熟地黄 ” “大怀熟” 统 一为 “熟地黄” 等。
1. 4 处方录入与核对 由一人独立负责方剂筛选工 作, 整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 5 软件 [6 ] , 完成 后采取双人负责制, 审核并确保数据精确, 为数据的可 靠性提供保障。
1. 5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 5” 软件中 “数据分析” 模块中的“方剂分析” 功能, 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将提取出的方剂, 应用频次统计、 组方规律、 规律分析及新方分析等相应功能进行整理 分析 [7 -9 ] 。
2 结果
2. 1 用药频次分析 新方八阵中 186 首方剂包含 208 味药物, 使用频次≥10 次的药物共 21 味, 其中使 用频次最多前 10 味药是当归、 炙甘草、 熟地、 白芍、 人 参、 茯苓、 陈皮、 白术、 甘草和泽泻(见表 1)。
表 1 新方八阵方中出现频次≥10 的中药
序号 中药名称 频数/次 序号 中药名称 频数(次)
1 当归 56 12 肉桂 20
2 炙甘草 52 13 山药 19
3 熟地黄 46 14 柴胡 17
4 白芍 38 15 生地黄 15
5 人参 31 16 黄芩 14
6 茯苓 28 17 杜仲 12
7 陈皮 25 18 附子 10
8 白术 24 19 生姜 10
9 甘草 21 20 麦冬 10
10 泽泻 20 21 五味子 10
11 干姜 20 22
表 2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
序号 药物模式 频数/次 序号 药物模式 频数(次)
1 人参, 当归 18 15 白芍, 熟地黄 15
2 人参, 熟地黄 13 16 茯苓, 炙甘草 11
3 人参, 炙甘草 24 17 肉桂, 炙甘草 10
4 人参, 白术 10 18 白芍, 炙甘草 13
5 山药, 熟地黄 11 19 白术, 炙甘草 13
6 山药, 炙甘草 14 20 干姜, 炙甘草 11
7 杜仲, 熟地黄 10 21 生地黄, 白芍 13
8 当归, 熟地黄 29 22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11
9 当归, 炙甘草 30 23 人参, 当归, 炙甘草 15
10 当归, 肉桂 15 24 人参, 熟地黄, 炙甘草 13
11 当归, 白芍 16 25 当归, 熟地黄, 炙甘草 22
12 白术, 当归 11 26 当归, 肉桂, 熟地黄 11
13 熟地黄, 炙甘草 28 27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10
14 肉桂, 熟地黄 13 28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炙甘草 11
2. 2 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的 “方剂分析” 界面上, 通过点击“组方规律” , 设 定支持度个数为 10(表示至少有 10 首方剂中出现), 置信度为 0. 6, 包含 12 味中药, 得到常用 2 味药对 21 个, 3 ~ 4 味核心药对 7 个。出现频次在 10 次以上的 组合见表 2。分析所得药对的用药规则见表 3。处方 中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网络图, 见图 1。
表 3 常用药物规则分析
规则 置信度 规则 置信度
人参 - >炙甘草 0. 774194 人参, 熟地黄 - >炙甘草 1
山药 - >炙甘草 0. 736842 熟地黄, 炙甘草 - >当归 0. 785714
杜仲 - >熟地黄 0. 833333 当归, 炙甘草 - >熟地黄 0. 733333
熟地黄 - >当归 0. 630435 当归, 熟地黄 - >炙甘草 0. 758621
肉桂 - >当归 0. 75 肉桂, 熟地黄 - >当归 0. 846154
熟地黄 - >炙甘草 0. 608696 当归, 肉桂 - >熟地黄 0. 733333
肉桂 - >熟地黄 0. 65 白芍, 熟地黄 - >当归 0. 666667
生地黄 - >白芍 0. 866667 当归, 白芍 - >熟地黄 0. 625
人参, 熟地黄 - >当归 0. 846154 人参, 熟地黄, 炙甘草 - >当归 0. 846154
人参, 当归 - >熟地黄 0. 611111 人参, 当归, 炙甘草 - >熟地黄 0. 733333
人参, 炙甘草 - >当归 0. 625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 >炙甘草 1
人参, 当归 - >炙甘草 0. 833333 人参, 当归 - >熟地黄, 炙甘草 0. 611111
图 1 186 首方剂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 支持度≥10, 置信度≥0. 6)
2. 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以 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 选 择相关度为 8, 惩罚度为 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 演化 出 3 ~4 味药核心组合, 共计 26 个, 见表 4。
表 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处方核心组合
序号 核心组合 1 核心组合 2
1 木香, 皂角, 荔枝核 木香, 皂角, 巴豆霜
2 白芍, 黄芩, 生地黄 白芍, 麦冬, 生地黄, 地骨皮
3 小茴香, 补骨脂, 羊腰子 补骨脂, 吴茱萸, 荜茇
4 熟地黄, 当归, 肉桂 熟地黄, 炙甘草, 山药
5 熟地黄, 当归,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肉桂
6 熟地黄, 山茱萸, 知母 熟地黄, 山茱萸, 枸杞子
7 川椒, 苍术, 槟榔 川椒, 苍术, 糯米
8 枳壳, 猪苓, 车前子 枳壳, 猪苓, 薏苡仁
9 当归, 肉桂, 牛膝 当归, 炙甘草, 人参
10 乌药, 泽泻, 香附 木通, 泽泻, 栀子
11 附子, 人参, 炮姜 炙甘草, 山药, 人参
12 半夏, 青皮, 木贼 青皮, 山楂, 香附
13 陈皮, 丁香, 麦芽 陈皮, 白术, 干姜
2. 4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将表 4 中所演化出的核心组合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 法, 进行进一步聚类, 形成新处方 13 个(见表 5)。
表 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组合
序号 新方组合
1 木香, 皂角, 荔枝核, 巴豆霜
2 白芍, 黄芩, 生地黄, 麦冬, 地骨皮
3 小茴香, 补骨脂, 羊腰子, 吴茱萸, 荜茇
4 熟地黄, 当归, 肉桂, 炙甘草, 山药
5 熟地黄, 当归, 炙甘草, 川芎, 肉桂
6 熟地黄, 山茱萸, 知母, 枸杞子
7 川椒, 苍术, 槟榔, 糯米
8 枳壳, 猪苓, 车前子, 薏苡仁
9 当归, 肉桂, 牛膝, 炙甘草, 人参
10 乌药, 泽泻, 香附, 木通, 栀子
11 附子, 人参, 炮姜, 炙甘草, 山药
12 半夏, 青皮, 木贼, 山楂, 香附
13 陈皮, 丁香, 麦芽, 白术, 干姜
3 讨论
本文将张景岳新方八阵 186 首方剂通过中医传承 辅助平台录入分析后, 结果显示使用频次最多前 12 味 药是当归、 炙甘草、 熟地、 白芍、 人参、 茯苓、 陈皮、 白术、 甘草、 泽泻、 干姜和肉桂。有补气补血药, 又有补阴补 阳药。正所谓张景岳强调“凡气虚者, 宜补其上, 人 参、 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 宜补其下, 熟地、 枸杞之属 是也;阳虚者, 宜补而兼暖, 桂、 附、 干姜之属是也;阴虚 者, 宜补而兼清, 门冬、 芍药、 生地之属是也 [3 ] 。 ” 气血互 生, 阴阳共济, 气因精而虚者, 自当补精以化气, 精因气 而虚者, 自当补气以生精, 故景岳治疗虚证, 既注重易 亏之阳气, 也擅长养精血, 以补不足之形阴 [10 -11 ] 。但 整体用药的频数和比例上看, 温补药更多, 八阵中也重 点阐述补阵和热阵, 体现出张景岳治重温补的思 想 [12 ] , “病由中焦, 则当以脾胃为主, 宜参、 芪、 白术、 干 姜、 甘草之属主之, 若察其病由下焦, 则当以命门母气 为主, 宜人参、 熟地、 当归、 山药、 附子、 肉桂之属主 之 [13 ] 。 ” 新方八阵中有 56 方用到当归, 52 方用到炙甘 草, 46 方用到熟地, 常见当归配伍有:当归 - 人参, 当 归 - 熟地, 当归 - 炙甘草, 当归 - 白术, 当归 - 肉桂, 景 岳认为 [14 ] 当归“味甘而重, 故能补血, 气轻而辛, 又能 行血 ” , “为血中之气药” , 与人参配伍养血益气, 与当 归配伍益血填精, 与甘草配伍健脾益气养血等。熟地 黄也是擅用之药, 应用频次较高, 应用范围较广, 应用 量较大 [15 ] , 7 阵中均有涉猎, 人称 “张熟地” , 并配伍不 同药物而显效不同 [16 -17 ] 。
从用药模式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以看出, 人参 - 当 归、 人参 - 熟地、 人参 - 炙甘草、 人参 - 白术、 山药 - 熟 地黄、 山药 - 炙甘草、 杜仲 - 熟地黄、 当归 - 熟地黄、 当 归 - 炙甘草、 当归 - 肉桂、 当归 - 白芍, 人参 - 当归 - 熟地, 人参 - 当归 - 炙甘草, 当归 - 肉桂 - 熟地, 当归 - 白芍 - 熟地等出现频数较高, 由此可见, 新方八阵中 多以益气温阳, 填精养血为主, 补肾注重阴阳互根, 健 脾顾气又养阴, 尤其是人参、 熟地的灵活运用, 体现气 血互生互济, 人参有建运之力, 熟地禀静顺之德, 一阴 一阳, 相互表里, 一形一气, 互主生成。基于复杂系统 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提取核心组合有 26 个, 新处方 13 个, 如熟地黄 - 山茱萸 - 知母、 熟地黄 - 山 茱萸 - 枸杞子补阴益精, 附子 - 人参 - 炮姜、 陈皮 - 白 术 - 干姜温阳化气、 白芍 - 麦冬 - 生地黄 - 地骨皮、 白 芍 - 黄芩 - 生地黄养阴清热, 半夏 - 青皮 - 木贼、 青皮 - 山楂 - 香附行气健脾, 不仅体现了景乐重视温补阳 气、 补益脾肾, 也固护脾胃阴津, 善用气机升降, 临床运 用之精炼可见一斑, 在临床临证中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徐福平 黄遂和 林立宇 杨志敏
1 资料与方法
1. 1 处方来源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 是对张 景岳 《新方八阵》 中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个方 面完整的记载及论述。将张景岳临床心得、 处方体会 和用药特长融于一炉之佳作。本文选取该书记载的 186 首新方。
1. 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 V2. 5, 由中 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 3 处方筛选 选择各论中新方浅解与应用部分, 将 所录的中药名参照 《中国药典》 [5 ] 上的命名进行统一, 如 “大怀熟地 ” “熟地 ” “大熟地 ” “熟地黄 ” “大怀熟” 统 一为 “熟地黄” 等。
1. 4 处方录入与核对 由一人独立负责方剂筛选工 作, 整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 5 软件 [6 ] , 完成 后采取双人负责制, 审核并确保数据精确, 为数据的可 靠性提供保障。
1. 5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 5” 软件中 “数据分析” 模块中的“方剂分析” 功能, 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将提取出的方剂, 应用频次统计、 组方规律、 规律分析及新方分析等相应功能进行整理 分析 [7 -9 ] 。
2 结果
2. 1 用药频次分析 新方八阵中 186 首方剂包含 208 味药物, 使用频次≥10 次的药物共 21 味, 其中使 用频次最多前 10 味药是当归、 炙甘草、 熟地、 白芍、 人 参、 茯苓、 陈皮、 白术、 甘草和泽泻(见表 1)。
表 1 新方八阵方中出现频次≥10 的中药
序号 中药名称 频数/次 序号 中药名称 频数(次)
1 当归 56 12 肉桂 20
2 炙甘草 52 13 山药 19
3 熟地黄 46 14 柴胡 17
4 白芍 38 15 生地黄 15
5 人参 31 16 黄芩 14
6 茯苓 28 17 杜仲 12
7 陈皮 25 18 附子 10
8 白术 24 19 生姜 10
9 甘草 21 20 麦冬 10
10 泽泻 20 21 五味子 10
11 干姜 20 22
表 2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
序号 药物模式 频数/次 序号 药物模式 频数(次)
1 人参, 当归 18 15 白芍, 熟地黄 15
2 人参, 熟地黄 13 16 茯苓, 炙甘草 11
3 人参, 炙甘草 24 17 肉桂, 炙甘草 10
4 人参, 白术 10 18 白芍, 炙甘草 13
5 山药, 熟地黄 11 19 白术, 炙甘草 13
6 山药, 炙甘草 14 20 干姜, 炙甘草 11
7 杜仲, 熟地黄 10 21 生地黄, 白芍 13
8 当归, 熟地黄 29 22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11
9 当归, 炙甘草 30 23 人参, 当归, 炙甘草 15
10 当归, 肉桂 15 24 人参, 熟地黄, 炙甘草 13
11 当归, 白芍 16 25 当归, 熟地黄, 炙甘草 22
12 白术, 当归 11 26 当归, 肉桂, 熟地黄 11
13 熟地黄, 炙甘草 28 27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10
14 肉桂, 熟地黄 13 28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炙甘草 11
2. 2 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的 “方剂分析” 界面上, 通过点击“组方规律” , 设 定支持度个数为 10(表示至少有 10 首方剂中出现), 置信度为 0. 6, 包含 12 味中药, 得到常用 2 味药对 21 个, 3 ~ 4 味核心药对 7 个。出现频次在 10 次以上的 组合见表 2。分析所得药对的用药规则见表 3。处方 中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网络图, 见图 1。
表 3 常用药物规则分析
规则 置信度 规则 置信度
人参 - >炙甘草 0. 774194 人参, 熟地黄 - >炙甘草 1
山药 - >炙甘草 0. 736842 熟地黄, 炙甘草 - >当归 0. 785714
杜仲 - >熟地黄 0. 833333 当归, 炙甘草 - >熟地黄 0. 733333
熟地黄 - >当归 0. 630435 当归, 熟地黄 - >炙甘草 0. 758621
肉桂 - >当归 0. 75 肉桂, 熟地黄 - >当归 0. 846154
熟地黄 - >炙甘草 0. 608696 当归, 肉桂 - >熟地黄 0. 733333
肉桂 - >熟地黄 0. 65 白芍, 熟地黄 - >当归 0. 666667
生地黄 - >白芍 0. 866667 当归, 白芍 - >熟地黄 0. 625
人参, 熟地黄 - >当归 0. 846154 人参, 熟地黄, 炙甘草 - >当归 0. 846154
人参, 当归 - >熟地黄 0. 611111 人参, 当归, 炙甘草 - >熟地黄 0. 733333
人参, 炙甘草 - >当归 0. 625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 >炙甘草 1
人参, 当归 - >炙甘草 0. 833333 人参, 当归 - >熟地黄, 炙甘草 0. 611111
图 1 186 首方剂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 支持度≥10, 置信度≥0. 6)
2. 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以 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 选 择相关度为 8, 惩罚度为 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 演化 出 3 ~4 味药核心组合, 共计 26 个, 见表 4。
表 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处方核心组合
序号 核心组合 1 核心组合 2
1 木香, 皂角, 荔枝核 木香, 皂角, 巴豆霜
2 白芍, 黄芩, 生地黄 白芍, 麦冬, 生地黄, 地骨皮
3 小茴香, 补骨脂, 羊腰子 补骨脂, 吴茱萸, 荜茇
4 熟地黄, 当归, 肉桂 熟地黄, 炙甘草, 山药
5 熟地黄, 当归,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肉桂
6 熟地黄, 山茱萸, 知母 熟地黄, 山茱萸, 枸杞子
7 川椒, 苍术, 槟榔 川椒, 苍术, 糯米
8 枳壳, 猪苓, 车前子 枳壳, 猪苓, 薏苡仁
9 当归, 肉桂, 牛膝 当归, 炙甘草, 人参
10 乌药, 泽泻, 香附 木通, 泽泻, 栀子
11 附子, 人参, 炮姜 炙甘草, 山药, 人参
12 半夏, 青皮, 木贼 青皮, 山楂, 香附
13 陈皮, 丁香, 麦芽 陈皮, 白术, 干姜
2. 4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将表 4 中所演化出的核心组合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 法, 进行进一步聚类, 形成新处方 13 个(见表 5)。
表 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组合
序号 新方组合
1 木香, 皂角, 荔枝核, 巴豆霜
2 白芍, 黄芩, 生地黄, 麦冬, 地骨皮
3 小茴香, 补骨脂, 羊腰子, 吴茱萸, 荜茇
4 熟地黄, 当归, 肉桂, 炙甘草, 山药
5 熟地黄, 当归, 炙甘草, 川芎, 肉桂
6 熟地黄, 山茱萸, 知母, 枸杞子
7 川椒, 苍术, 槟榔, 糯米
8 枳壳, 猪苓, 车前子, 薏苡仁
9 当归, 肉桂, 牛膝, 炙甘草, 人参
10 乌药, 泽泻, 香附, 木通, 栀子
11 附子, 人参, 炮姜, 炙甘草, 山药
12 半夏, 青皮, 木贼, 山楂, 香附
13 陈皮, 丁香, 麦芽, 白术, 干姜
3 讨论
本文将张景岳新方八阵 186 首方剂通过中医传承 辅助平台录入分析后, 结果显示使用频次最多前 12 味 药是当归、 炙甘草、 熟地、 白芍、 人参、 茯苓、 陈皮、 白术、 甘草、 泽泻、 干姜和肉桂。有补气补血药, 又有补阴补 阳药。正所谓张景岳强调“凡气虚者, 宜补其上, 人 参、 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 宜补其下, 熟地、 枸杞之属 是也;阳虚者, 宜补而兼暖, 桂、 附、 干姜之属是也;阴虚 者, 宜补而兼清, 门冬、 芍药、 生地之属是也 [3 ] 。 ” 气血互 生, 阴阳共济, 气因精而虚者, 自当补精以化气, 精因气 而虚者, 自当补气以生精, 故景岳治疗虚证, 既注重易 亏之阳气, 也擅长养精血, 以补不足之形阴 [10 -11 ] 。但 整体用药的频数和比例上看, 温补药更多, 八阵中也重 点阐述补阵和热阵, 体现出张景岳治重温补的思 想 [12 ] , “病由中焦, 则当以脾胃为主, 宜参、 芪、 白术、 干 姜、 甘草之属主之, 若察其病由下焦, 则当以命门母气 为主, 宜人参、 熟地、 当归、 山药、 附子、 肉桂之属主 之 [13 ] 。 ” 新方八阵中有 56 方用到当归, 52 方用到炙甘 草, 46 方用到熟地, 常见当归配伍有:当归 - 人参, 当 归 - 熟地, 当归 - 炙甘草, 当归 - 白术, 当归 - 肉桂, 景 岳认为 [14 ] 当归“味甘而重, 故能补血, 气轻而辛, 又能 行血 ” , “为血中之气药” , 与人参配伍养血益气, 与当 归配伍益血填精, 与甘草配伍健脾益气养血等。熟地 黄也是擅用之药, 应用频次较高, 应用范围较广, 应用 量较大 [15 ] , 7 阵中均有涉猎, 人称 “张熟地” , 并配伍不 同药物而显效不同 [16 -17 ] 。
从用药模式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以看出, 人参 - 当 归、 人参 - 熟地、 人参 - 炙甘草、 人参 - 白术、 山药 - 熟 地黄、 山药 - 炙甘草、 杜仲 - 熟地黄、 当归 - 熟地黄、 当 归 - 炙甘草、 当归 - 肉桂、 当归 - 白芍, 人参 - 当归 - 熟地, 人参 - 当归 - 炙甘草, 当归 - 肉桂 - 熟地, 当归 - 白芍 - 熟地等出现频数较高, 由此可见, 新方八阵中 多以益气温阳, 填精养血为主, 补肾注重阴阳互根, 健 脾顾气又养阴, 尤其是人参、 熟地的灵活运用, 体现气 血互生互济, 人参有建运之力, 熟地禀静顺之德, 一阴 一阳, 相互表里, 一形一气, 互主生成。基于复杂系统 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提取核心组合有 26 个, 新处方 13 个, 如熟地黄 - 山茱萸 - 知母、 熟地黄 - 山 茱萸 - 枸杞子补阴益精, 附子 - 人参 - 炮姜、 陈皮 - 白 术 - 干姜温阳化气、 白芍 - 麦冬 - 生地黄 - 地骨皮、 白 芍 - 黄芩 - 生地黄养阴清热, 半夏 - 青皮 - 木贼、 青皮 - 山楂 - 香附行气健脾, 不仅体现了景乐重视温补阳 气、 补益脾肾, 也固护脾胃阴津, 善用气机升降, 临床运 用之精炼可见一斑, 在临床临证中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徐福平 黄遂和 林立宇 杨志敏
上一篇:亚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快慢兼治”
下一篇:散步添花样更有利健康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