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流传4种版本
《奇经八脉考》,明代李时珍著,为论述奇经八脉之专书。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阐发《内经》之旨,对十二正经以外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任、督、带、冲八脉循行路线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说明、考述订正,并提出个人见解,这是对经络学说之一大发展。
一、作者生平及著述的缘起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瓦硝坝人。祖父为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博学经史,以医为业,为当地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著有《医学八脉注》《四诊发明》等书,今已佚。李时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后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但仅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晚年因子李建中为官,遂晋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李时珍最大的成就,是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颇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该书52卷,分为16部62类,载药1892种,为明代本草集大成之巨著。李时珍另著有《濒湖脉学》(1564年)《奇经八脉考》(1572年)两书,前者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删繁去芜,归纳脉象为27种,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后者对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已佚医著尚有《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
《奇经八脉考》著述的缘起,是李时珍因感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虽多研究,但“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并遵经典之旨,采百家之长,参临证实践,对八脉的循行路线及腧穴,均作了详尽考证、整理和补充,并发挥了奇经八脉的辨证施治的方法。
二、《奇经八脉考》之版本流传
《奇经八脉考》的成书刊刻年代,可根据书中吴哲和顾日岩序推知,吴序后记曰:“隆庆壬申中秋日道南吴哲拜题”,“隆庆壬申中秋日”为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六年(1572年)夏历八月十五日,即公元1572年9月21日;顾序后记曰:“明万历丁丑小暑日同里顾问顿首书”,“明万历丁丑小暑日”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1577年)夏历六月十二日,即公元1577年6月27日。吴哲,字道南,生平不详。顾问,名日岩,字子承,蕲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累官福建参政,隆庆四年(1570年)归里。万历十九年(1591年)卒。李时珍常随其学习理学。一般认为,吴序为该书的撰成年代,顾序为该书的刊刻年代。据此,则此书第一次刊刻为明万历五年(1577年),但此本现今已不传。《奇经八脉考》成书后,后世多次刊刻,广为流传,主要有以下几类刊本系统:
1、单行本
《奇经八脉考》单行本较少,现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南通市图书馆藏有清刻本,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藏有1912年鸿宝斋石印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1970年日本盛文堂影印本。
2、附刊本
《奇经八脉考》刊行最多为《本草纲目》后附刊本,《本草纲目》最早刊本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金陵胡承龙刻本,书后无附刊。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江西都察院有副都御史夏良心与江西按察使张鼎思集资重刻《本草纲目》,其本后附刻有《奇经八脉考》与《濒湖脉学》各1卷。此本世称“江西本”或“夏良心本”。附刻二书尚得力于李时珍同里人袁君,张鼎思序云:“余奉中丞夏公教,既刻《本草纲目》矣。临川令袁君,时珍乡人也,复取其《脉学》与《奇经八脉考》,李君平生学力尽在此,幸并刻之为全书。”此本最接近本书原貌,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末清初各版多以此为底本。如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晋江薛三才、杨道会湖北刻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武林钱蔚起六有堂重刻本、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张朝璘刻本等,形成一大系统。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武林钱蔚起六有堂据江西本重刻,扉页题作“重订本草纲目,翻刻千里必究,武林钱衙藏版”,序列除江西本所载外,新增“钱蔚起重刻本草纲目小引”。文字内容除沿袭江西本在文字方面的添改误脱外,又有少数性的错谬,体例上有小的改动,仍不失为一个佳本。清代各版多以之为底本,如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武林吴毓昌太和堂剜改重印本、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苏州本立堂刊本、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等,又形成一个系统。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以钱蔚起本为基础,同时参考金陵本、《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重新校订刊刻,因其雕刻精细,版式精美,成为清末以后流行的主要版本,各版大多以此本为底本翻刻,如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图集成印书局铅印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影印本等,形成味古斋系统。三大系统《本草纲目》主要版本都附刊有《奇经八脉考》。而其他凡以《本草纲目》江西本、武林钱本、合肥张绍棠本等三大版本系统为底本之中外翻刻本,皆附刻有《奇经八脉考》。直至197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校点本才未再附刊该书。
3、合刊本
上一篇:打击黑诊所须出“组合拳”
下一篇:常吃软骨缓解关节疼痛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