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营卫实质的认识与思考

丁元庆教授认为以营卫为切入点有助于认识与研究慢性疾病病机及防治。营卫和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调营卫是养生之要务。日常生活不外乎吃喝拉撒与睡眠,凡此皆与营卫相关。

营卫是精微物质,源自脏腑,又为脏腑气化之基础。营卫本于脾胃,布散于心肺,藏纳于肝肾,以经脉为通道,周行不休,化血充身,护卫内外,传达神机,协调气化,脏腑百骸时刻需要营卫煦养,同时,脏腑生克制化的生命信息通过营气“贯五脏,络六腑”的循行模式来相互转达、输送。其次,结合人体生理功能的现代认识,对《内经》提出的营卫功能进行思考与阐释。提出以下看法。

1 .对《内经》营卫理论的总结

 1.1  营卫与脏腑密切相关  

营卫源自脏腑气化,又赖脏腑气化鼓舞,始得布散,无所不至,是以脏腑皆有营卫。随所在脏腑,其功能各异。

1.2  脏腑是营卫代谢的动力  

营卫生成与布散离不开脏腑气化,经脉流通。

1.2.1  营卫本于脾胃  

土为万物之母,胃纳脾化,是营卫生成、输布、变化之总司。脾胃亏虚,营卫化源不足,不能滋养脏腑百骸。据此,《金匮要略》用建中法治疗虚劳、《医学心悟》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1.2.2  心肺主持营卫运行  

上焦为心肺所居,营卫循行之始。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营行脉中,赖心肺推动。水谷精微在上焦与呼吸之清气合成宗气,成为呼吸循环之动力。

1.2.3  肝肾为营卫之根基  

肝肾同源,乙癸相生。肾为先天之本,卫气根植下焦。“卫出下焦”“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是说卫气挟下焦阳气布散周身,肾气籍此达于一身。

营卫为气,气行不息。营血同道,卫气伴脉而行,营卫之行赖肝气疏泄、肾气蒸化。营卫乃水谷之精,宜藏而不泄,故营卫赖肝肾藏纳。

1.3  经脉是营卫运行道路  

营卫循行不止,环周不休,经脉是其共行之道。《灵枢·本藏》:“经脉者,行血气而营阴阳。”营卫贯穿于脏腑经脉,动而不息。

1.4  营卫为气化之基础

1.4.1  卫气推动一身气化  

卫以阳用,能生清气化浊气,输送糟粕。卫气布散脏腑,发挥推动鼓舞气化之用,摄入饮食、消化水谷,输布水液,血液运行,官窍开合,排便泄浊,肌肉收缩、四肢运动皆赖卫气。

1.4.2  营阴化血,充脉养身  

营以阴用,化生血液。营气入脉化血,血主濡之,脏腑经脉、肢节百骸、五官九窍、肌肤皮毛皆赖营气滋润濡养,生机乃彰。

1.4.3  营卫联通内外  

营卫周流不休,通过经脉、气道等运行,发挥滋养、护卫、联络作用。人体脏腑百骸通过经脉联通,结构上成为一体;营卫气血贯穿其间,温煦长养,传达脏腑生克制化之机,功能上成为一体。

1.4.4  传达神机,协调气化  

五脏气化,功能各异。营卫运行,不断变化。一气周流,蕴含五脏之气。进入经脉、气道则合为一气运行。因此,脏腑之气,分之有五,合则为一气。脉络周身,是营气运行的唯一通道,也是卫气运行的重要通道,《四圣心源·形体结聚》:“脉以通其营卫。”营卫循脉运行,发挥其煦养作用,同时,传达脏腑生克制化之机,协调诸脏功能。

脏腑以气化为用,脉是其相互联络的通道,营卫是脏腑百骸发挥功能与相互联络的基础。

2.营卫与人体生理活动今释

2.1  体温调节

2.1.1  营卫与体温调节相关  

体温是维持生存的基础。天有寒暑,人体营卫变化应之,以维持生命活动之稳态。《灵枢·五癃津液别》提出人体依天之寒暑、衣着厚薄而有腠理开闭、汗出与否的变化。汗化于血,血充于营,赖卫气推动、固摄与蒸化。出汗是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营卫是基础。

2.1.2  营卫功能不同  

营属阴,主滋养、凉润,在内入脉化血,发于外为汗。卫为阳,主温煦,温分肉,司开合。人身有阳乃热,卫气“温分肉”在维持体温中发挥重要作用。卫气蒸化营阴为汗,汗出则身凉。

2.1.3  营卫失调,体温调节障碍  

从而发生体温升高、降低的异常变化。《素问·调经论》云:“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伤寒论》以营卫不和阐述外感发热病机,以调和营卫作为治疗太阳病的基本方法,若过汗则伤及营卫。

2.2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