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特制之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机理:壮医药物竹罐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壮医药罐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许多疾病均可以治疗,对风湿性腰腿痛的效果尤为显著。常见的适应症有: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头痛、骨折愈后瘀积等。
禁忌症:有下列情况者,不用或少用。
(1)心脏病心力衰竭者。
(2)全身性皮肤病患者。
(3)狂躁不安的精神病人。
(4)极度消瘦,皮肤没有弹性者。
(5)妊娠4个月以上者。 准备工作:(1)仔细检查病人,明确诊断,确定是否为药罐疗法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选定拔罐部位。
(2)准备药液、药罐、针及消毒药品等用具。
(3)选定拔罐所用体位。
(4)作好解释,消除病者的恐惧心理。
药罐的制作:选取口径为 1.5~4.0厘米,生长1~2年以上的金竹,以近根部正直者为佳,去掉外皮,罐壁厚度适中,口边磨光,平滑,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竹罐。
常用药物:杜仲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风、抽筋草、臭牡丹、五加皮、鸡屎藤、石菖蒲等,各适量加水煎成药液,浸煎竹罐用。
操作方法: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5分钟后取出备用,边拔边捞,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皮肤上,每次拔5~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竹罐上出现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后再吸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冷了再换热的药巾(药巾即为干净的毛巾浸于上述药液,捞出拧半干即成)。疗程的第一天只敷不洗,第二、三天再用药液熏洗患处。
术前准备:竹罐10~20个,每个内径1.5~2厘米,高8厘米,边厚0.2厘米,周边及罐口打磨光滑。备铁锅或瓦锅一个,镊子、毛巾、消毒三棱针、消毒棉球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需要或选用民间秘验方,如风湿性腰腿痛选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适应症及取穴:各种痧症、风湿性腰腿痛、颈肩酸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疗效显著。痧症可取太阳、合谷、胸背部肌肉较丰厚处的穴位;颈肩酸痛可取局部三四个阿是穴;风湿痹痛可在痹痛局部选穴,如腰痛取肾腧、腰腧、腰阳关、次醪等穴,腿痛取环跳、阴市、伏兔、委中、阳陵泉、绝骨等,上肢痛可选肩醪、合谷、外关、醪腧等。
操作手法:把药物、竹罐、毛巾、适量水放入锅内,加盖煎煮约1小时,用左手持镊子将竹罐取出,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将罐甩干迅速吸附于选定的穴位上。根据病情,每次可拔15罐左右,约15分钟拔毕,以右手拇、食、中三指将罐向左或右轻推,即可将罐取出,然后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在已拔吸的部位作垂直针刺,每针深约1.5毫米,刺完后再按上法拔罐一次,最后用消毒棉球将拔吸出的血液拭擦干净,用镊子将锅中的毛巾取出拧干,轻敷于所吸拔的部位上,凉则换之,反复2~3次。
治疗机理:壮医药物竹罐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壮医药罐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许多疾病均可以治疗,对风湿性腰腿痛的效果尤为显著。常见的适应症有: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头痛、骨折愈后瘀积等。
禁忌症:有下列情况者,不用或少用。
(1)心脏病心力衰竭者。
(2)全身性皮肤病患者。
(3)狂躁不安的精神病人。
(4)极度消瘦,皮肤没有弹性者。
(5)妊娠4个月以上者。 准备工作:(1)仔细检查病人,明确诊断,确定是否为药罐疗法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选定拔罐部位。
(2)准备药液、药罐、针及消毒药品等用具。
(3)选定拔罐所用体位。
(4)作好解释,消除病者的恐惧心理。
药罐的制作:选取口径为 1.5~4.0厘米,生长1~2年以上的金竹,以近根部正直者为佳,去掉外皮,罐壁厚度适中,口边磨光,平滑,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竹罐。
常用药物:杜仲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风、抽筋草、臭牡丹、五加皮、鸡屎藤、石菖蒲等,各适量加水煎成药液,浸煎竹罐用。
操作方法: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5分钟后取出备用,边拔边捞,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皮肤上,每次拔5~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竹罐上出现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后再吸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冷了再换热的药巾(药巾即为干净的毛巾浸于上述药液,捞出拧半干即成)。疗程的第一天只敷不洗,第二、三天再用药液熏洗患处。
术前准备:竹罐10~20个,每个内径1.5~2厘米,高8厘米,边厚0.2厘米,周边及罐口打磨光滑。备铁锅或瓦锅一个,镊子、毛巾、消毒三棱针、消毒棉球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需要或选用民间秘验方,如风湿性腰腿痛选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适应症及取穴:各种痧症、风湿性腰腿痛、颈肩酸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疗效显著。痧症可取太阳、合谷、胸背部肌肉较丰厚处的穴位;颈肩酸痛可取局部三四个阿是穴;风湿痹痛可在痹痛局部选穴,如腰痛取肾腧、腰腧、腰阳关、次醪等穴,腿痛取环跳、阴市、伏兔、委中、阳陵泉、绝骨等,上肢痛可选肩醪、合谷、外关、醪腧等。
操作手法:把药物、竹罐、毛巾、适量水放入锅内,加盖煎煮约1小时,用左手持镊子将竹罐取出,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将罐甩干迅速吸附于选定的穴位上。根据病情,每次可拔15罐左右,约15分钟拔毕,以右手拇、食、中三指将罐向左或右轻推,即可将罐取出,然后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在已拔吸的部位作垂直针刺,每针深约1.5毫米,刺完后再按上法拔罐一次,最后用消毒棉球将拔吸出的血液拭擦干净,用镊子将锅中的毛巾取出拧干,轻敷于所吸拔的部位上,凉则换之,反复2~3次。
上一篇:中医学修辞即修饰言论
下一篇:严世芸率先提出中医药人才培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