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阳,这样做帮你身体轻松驱寒!
中医认为,驱寒就是保护身体阳气,运动、进食等所有驱寒功夫都为这个目的。最懂你的中医君今天就来推荐美味暖身驱寒效果好的食物,以及日常驱寒暖身的好方法,冬日打响保暖大战,照着做会让身体更暖和哦!
最有效的方式:运动
太阳升,阳气升。要取暖,早上太阳升起后运动效果最佳,能帮助提高身体阳气。但话又说回来,只要身体动起来,什么时间都值得提倡。除了慢跑,你还可以快走、爬山、做操的方式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以自己不感觉疲劳为准。
越冷越不想动,越冷越打包缩成团,用身体取暖——如果这样,那就活该一直冷吧。不充分发挥身体机能,机能当然更加懒惰。这类人会陷入越来越怕冷的恶性循环。寒冷收缩血管,而运动让血液畅通,血液循环加快的过程,就是身体加热的过程。所以,哪怕只是多走走路,也比在床上躺着强很多。
最偷懒的方式:充足睡眠
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这也符合中医冬季要“藏”的养生观念。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关节炎、冠心病患者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最快的方式:吃
黄芪牛肉汤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调节人体体温和控制毛孔开阖的功能,因此“气虚”时,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会出现怕冷、爱出虚汗的症状。出汗时如果被冷风一吹,就更容易感冒,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长。这款汤水中的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则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羊肉营养丰富,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温暖脾阳的作用,要是你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
做法: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雪梨润肺止咳,化解初冬干燥空气引发的呼吸道不适;杏仁不但宣肺止痰、止咳定喘,还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与低脂高蛋白的瘦肉共同煮成汤,可以增强抵抗力,帮你在冬天远离感冒袭击。
做法:雪梨一只去皮切块,与15粒南杏仁、50克瘦猪肉片同煲40分钟即可。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多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雪梨、莲藕、荸荠、山药都是润肺止咳的好食材,其中后三种根茎类的食材还有补足身体能量,加强免疫力,预防受寒感冒的功效。
做法:将莲藕一大节和山药半根去皮切小块,加水半砂锅同炖半小时后,加入去皮的荸荠十粒,去皮切块的雪梨一个,再同炖10分钟即可。
最方便的方式:泡茶
芍药茶有些女性经常感觉手脚冰冷,其实是因为她们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因此提倡饮用芍药茶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各处积聚的淤血排出体外。做法很简单,将15克野生晒干的芍药,跟400毫升水一起煮,待剩下一半分量时,再放入生姜、枣和蜂蜜就可以。
先将红枣去核和枸杞分别洗净,略泡一下;将泡过的红枣和枸杞放入搅拌机,加适量水撑成红枣枸杞混合汁;用滤网滤去果肉渣;将红枣枸杞汁加冰糖,加热与沸腾就可以喝了。
红枣有很好的补气养血的作用,而生姜则可以解表散寒,两者在一起熬制,做成红枣姜茶。怕冷的人经常饮用,可以有效祛除体内的寒气湿毒,改善冬日里手脚冰凉的状况。制作红枣姜茶的时候,应将生姜去皮切片,将大枣去核清洗干净,然后将两者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红糖,慢火熬制半个小时。饮用的时候可以吃掉红枣,姜片也可以吃,如果实在不喜欢吃姜片,也可以扔掉。
冬天天气寒冷,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可以多喝一些红糖姜茶来驱寒防感冒。红糖姜茶很容易制作,准备三十克红糖,十克生姜,将生姜放入水中,然后再放入红糖,熬制15分钟,趁热饮用,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据医生介绍,红糖姜茶不仅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还可以有效减轻女性朋友的痛经症状。
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下一篇:傅延龄:必须掌握的方药服量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