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相互间的配伍禁忌,是中药学基础理论中一个古老的药性理论问题,也是中医临床处方和中药药剂工作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历代医药学家对此素有争议,许多医药学家进行了多方研究,有的还撰有专论,但至目前尚无十分精确的定论,具有禁忌药物的品种数更是多有说辞,只是逐渐有所增多。笔者在继承学习过程中,总结出除了传统的十八反、十九畏所述药物之外,尚有许多药物亦有反恶畏忌的记述。
关于“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是在七情配伍中相反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神农本草经》中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凡此七情合和,当视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蜀本草》对《本经》中365种药物配伍统计,计有单行者71种、相须者12种、相使者90种、相畏者78种、相杀者36种、相恶者60种、相反者18种,只是在现存的《本经》传本中见不到18种相反药性的记载,现代见到的多来自《本草经集注》残卷关于相反药性的记载。
现代《中药学》中收载的十八反歌括取自《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和《宝庆本草折衷》,其内容为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苦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但实际上药物数目不只18种或19种,“十八反”的名称早已成为药物相反的同义语。高晓山[1]统计24部文献,至少有118对药物相反配伍,涉及167种中草药,而且这个数量还在逐渐增加,有人认为反藜芦的诸参,从最早的5种,到现代已增至15种,但在文献中最多提到的,集中在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5种,因此对“十八反”至今到底有多少内容很难说准。
《中国药典》(1985年版)所载“十八反”的基本内容为:
甘草不宜与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昆布(包括海带)同用。
乌头类(包括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不宜与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同用。
藜芦不宜与细辛、赤芍、白芍、人参、北沙参、南沙参、党参、玄参、苦参、丹参同用。
计34种。
可以说这是当代最权威的十八反内容,一直沿用至1995年版。但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对十八反内容作了个别修改,如海藻[2]的“注意”项下已无配伍禁忌。从传统意义上讲,“十八反”的主要意义是配伍禁忌,如果违禁则可出现毒性等不良反应,至今大多数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仍沿袭这一观点。不过古往今来,也有少数同用的实例,不但未出现大的毒性反应,反而呈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现代实验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由此引出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否定。但有位学者[3]说得好:十八反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配伍,在特定的药理生理状态下,有的组对仍是必须禁忌使用的。“十九畏”与“十八反”相似,都属于中药配伍禁忌问题,但它是一种晚出的禁忌,因为它并不是根据七情的相畏提出的,从“十九畏”所记药物来看,有些药物在宋以后的本草著作中才有记载,“十九畏”歌括的形成,有人推论是在《本草纲目》公开出版以后。其内容为: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与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至《中国药典》(2005年版)仍有引用,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如硫黄与朴硝、牙硝与三棱、人参与五灵脂已不列入配伍禁忌。在“十九畏”中,对人参配伍五灵脂的质疑最多,临床同用的实例也较多,人参畏五灵脂的说法,也可能是个别经验教训、个别特殊病例的偶合。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十八反”“十九畏”药物有的并不相反,有的是否相反与配伍剂量以及病理、生理模型密切相关。在许多情况下,“十八反”、“十九畏”制约着治疗用药,使一些疑难杂症无法治愈,使中医药快捷疗效无法体现。
“十八反”“十九畏”范围以外药物的反恶畏忌
除了相沿承袭的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外,其实还有很多药物下具有反恶畏忌的记述。
如人参不宜与皂角配伍,服用人参期间不宜食萝卜、喝浓茶;
山茱萸恶桔梗、防风、防己;
大黄恶干漆;
川芎恶黄连、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
五味子恶玉竹;
天花粉恶干姜,畏牛膝、干漆;
天南星恶莽草,畏附子、干姜、生姜、防风;
巴豆恶蘘草,畏黄连、藜芦;
巴戟天恶朝生、雷丸、丹参;
牛膝恶龟甲、陆英,畏白前;
半夏忌海藻、饴糖,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玄参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
瓜蒌恶干姜,畏牛膝、干漆;
甘草恶远志;
甘遂恶远志;
白及恶理石,畏李核、杏仁;
白芍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
白芷恶旋覆花;
石菖蒲恶地胆、麻黄,忌饴糖、羊肉;
石膏恶巴豆、莽草、马目毒公;
地骨皮反驴肉、无鳞鱼、河豚;
地黄恶贝母,畏芜荑,忌葱白、韭白、薤白;
当归恶蔺茹,畏菖蒲、牡蒙,反蒲黄、海藻;
防己忌生葱,恶细辛,畏女菀、卤硷、萆薢;
防风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畏萆薢;
何首乌忌与天雄、乌头、附子、仙茅、干姜、肉桂等诸燥药同用,并恶萝卜、菜蔬;
吴茱萸恶丹参、硝石、泻叶、蓖麻子、白垩,畏石英;
杏仁恶黄芩、黄芪、葛根,戒粟米,畏犬肉;
杜仲恶玄参、蛇蜕;牡蛎恶麻黄、辛夷、吴茱萸;
补骨脂恶甘草,忌芸苔、羊肉;
附子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乌韭、大豆;
麦冬忌鲫鱼;
龟甲恶人参、沙参、蜚蠊;
泽泻畏海蛤、文蛤;
细辛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硝石、滑石;
前胡恶皂荚,畏藜芦;
厚朴恶寒水石、硝石、泽泻,畏硫黄,忌诸豆;
威灵仙忌茶叶、牛乳、黑丑;
茯苓恶白蔹,畏牡蒙、地榆、秦艽、鳖甲;
荆芥忌食鱼;
党参恶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畏五灵脂;
桔梗忌猪肉,畏白及、龙胆、龙眼;
续断恶雷丸;
瓦楞子恶牡丹、贝母、巴豆;
鹿茸畏大黄;
麻黄恶辛夷、石韦;
黄芩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黄芪恶白鲜皮、龟甲;
黄连忌猪肉,恶菊花、芫花、僵蚕、款冬花、玄参、白鲜皮;
黄柏恶干漆;
滑石恶曾青;
紫苏忌鲤鱼;
紫苑恶藁本,忌雷丸、远志、瞿麦、天雄,畏茵陈;
酸枣仁恶防己;
鳖甲恶矾石;
麝香忌大蒜;
紫花地丁恶咸水,畏磁石;
蛇床子恶牡丹、巴豆、贝母;
苦参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寒水石畏地榆;
牛黄恶龙骨、蜚蠊、龙胆、地黄、常山,畏牛膝、干漆;
地肤子恶螵蛸;
瞿麦恶桑螵蛸;
玉米须忌与蛤蚧、田螺同食;
莱菔子不宜与人参、熟地、何首乌同用;
五灵脂不宜与没药同用;
朱砂忌与海藻、海带同用;
白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阳起石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石葵,忌羊血,畏菟丝子;
赤石脂恶大黄,畏芫花、松脂、黄芩;
桑螵蛸畏旋覆花;
乌贼骨恶白蔹、白及、附子;
紫石英畏扁青、附子,不宜与鳖甲、黄连为伍等等。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