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县村卫生室督导考核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云南省卫计委中医局办公室,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赵勇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看得出,他工作非常忙。筹备即将召开的云南省第三次中医药发展大会,接待基层中医药人员,安排云南中医药宣传工作,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聊起新出台的《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他说,这个《行动计划》是促进云南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走适应云南实际的中医药发展之路意义重大。随后,他从专科专病、艾滋病防治、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等体现云南特色优势等方面,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与阐释。

三级扶持 推进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

专科专病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赵勇介绍,云南先后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即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风湿病、护理学、针灸科,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和西双版纳州傣医院的傣医风湿病科。18所县级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获得中央资金900万元。有1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5个培育项目。

在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方面,2011~2013年,省财政已拿出专项资金5500万元,支持县级以上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今后每年将争取投入2500万元,支持省级重点专科(县级)建设。

大部分州市也开展了重点专科建设。如曲靖市财政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120万元用于市级重点专科建设。

《行动计划》要求,继续开展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50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开展中医药与养生、养老、康复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借助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中医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康复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

加强科研 推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

云南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连续5年走在全国前列,这让赵勇感到自豪与骄傲。他说,2012年以来,国家每年下达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任务5000例,在2个省级基地和12个州市开展艾滋病中医药防治工作。目前入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累计达到10677例,实际在治5595人。

2005年以来,云南省每年都举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知识强化培训班,各承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的医疗机构的分管领导及临床工作人员参训。还举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知识普及培训班,来自全省县级以上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从事传染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参训。

《行动计划》要求,加大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及疑难病症研究,开展以“兰茂医学”为代表的云南地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鼓励支持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完成60个特色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新建不少于2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全省中医药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 推进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云南是具有多民族医药特点的大省,其特色和优势非常明显。赵勇介绍,首先是民族医药不断发展。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风湿病科被列为2013年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项目建设,傣医院肛肠科、迪庆州藏医院哲仲病(风湿病)专科被纳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

在民族医院等级评审方面,迪庆州藏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2013年,全省有208人报名参加傣医医师资格考试,53人参加了壮医医师资格考试。

继续开展省级民族药院内制剂研发及文献整理项目工作。加强对民族药院内制剂研发、文献整理项目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管理,推进项目工作进度。

《行动计划》要求,建立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依托云南省彝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迪庆州藏医院,建立以彝医药、傣医药、藏医药为主的临床研究基地,开展云南民族医药的基础研究,加强对民族医药技术和古籍的抢救、挖掘、整理和传承,推进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一批民族医药药材生产示范基地,扶持一批云南民族药材知名品牌和知名生产企业,培育发展中药材、民族药材种植、研发、加工和营销产业链,并纳入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加强中医药材的监管。

打出品牌 推进道地中药材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