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培养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就是要重点培养五类人才,即中医药临床医疗人才、养生保健“治未病”人才、康复养老人才、国际交流人才和相关支撑学科人才。

 

    四马奔腾辞旧岁,三羊开泰新年来。展望新的一年,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改革创新高等中医药教育,特别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刘延东副总理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央正在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医药也将成为重要的载体。由此可见,发展中医药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业,关系到中华文化传承、人民群众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国家战略。

 

    “大健康时代”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以及疾病谱等方面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人们对健康前所未有地重视,健康产业的比重在快速增长,“大健康时代”已逐步来临,中医药事业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13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对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不断加大。“大健康时代”,是对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医学模式、健康产业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服务、养生养老、美容美体、健康管理、保健康复、心理治疗等20个方面,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第六波浪潮,对于中医药行业、产业的发展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顺应这一时代,中医药学所承载的内涵、外延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极大拓展,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新的契机已经形成。

 

    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大健康时代”带来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给高等中医药教育特别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深刻变革。作为中医人,我们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作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适应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重点培养五类人才 60年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时,适逢新中国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机遇期,承负着振兴中医药发展的重托,南中医的前辈们和全国的同道一起,将中医药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和现代“院校教育”模式创新融合,为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办高等中医药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社会对医药人才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生源构成的变化,以及大健康时代的到来,高等中医药现有教育模式渐渐显现出某些不足,如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理论功底不深、临床动手能力不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显等,亟须改革创新。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医药人才?

 

    面对时代的问卷,新一代南中医人在回顾总结60年办学辉煌历程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国际著名、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即我们要致力于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对中医药有深厚感情、富有仁爱精神和文化底蕴、融“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之长、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