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言之魂魄
●中医所言之魂魄与民间相较,更倾向于实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中医更多关注的是以之为概念的相关心理、生理与病理现象。
中医教材通常有一怪现象,“魂魄意志”几个字虽不少见,但解释却常语焉不详,没有展开来说。中医学的这种学术尴尬,皆因“魂魄”二字,与民间所言的“魂魄”字眼一般,似带巫韵,于是就成了一个学术心理上的无形雷区,怕一碰就会连累中医被疑为迷信或唯心。但“魂魄”的内涵于中医,真如民间?真有那么难说明吗?
《左传·昭公七年》云:“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朱子语类·卷三》谓∶“人死则魂魄升降,日渐散而不复聚矣。”几段大意为:魂魄生来即有,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为可附形与气的不同精神形式,不能离开人之形气而独立存在,机体死亡了,魂魄也将随机体的消亡而消解,顺带解释了魂魄各自的功能,这些注解当接近远古魂魄原意。
中医所言之魂魄与民间相较,更倾向于实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更多关注的是以之为概念的相关心理、生理与病理现象。以下我们就先谈魂,后说魄,再论理。
谈魂
说到医学之“魂”,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宗轶事,《广州日报》在周末一般会有一个版面登载医疗信息,其中有一个医读问答之类的栏目。一天,一读者问:常处于将醒状态,意识渐清,但却支配不了身体,想动动不了,几经挣扎才能动,问是什么病?其中一个中医师的回答是:“这个病临床很少见,书本没记载,建议住院检查。”少见?这不是梦魇吗?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恐非少数。另一个主任中医师说“这是大脑皮层过于兴奋”,仅此一句,再没下文,答了等于没答。
那么梦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答:这是肝所藏的“魂”出了问题。但在现今的中医界,能将梦魇与“魂”相连的识见者,恐未过半。问题是,这本该是业界内的浅识、常识,但古之浅识却成今之高见,真令人啼笑皆非,现今中医学术之失神离魂,于此可见一斑。
关于“魂”,《灵枢·本神》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定下了基调。即魂受神支配,生理上,神动则魂应,魂动则神知;反之,凡神动而魂不应,或魂动而神不知,均属异常,《类经·藏象类》以“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括其病理,并言明了神与魂的生理、病理关系是: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
就病状言,“梦寐”是魂的第一种病状,但这里的梦不是指常态的梦,而是梦中惊骇、恶梦、梦游、梦呓、梦魇等非良性梦境。何以如此?还是以“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作据来分析:梦魇是神动而魂不应,故欲动而不能动;梦游是人在梦中游行而神不知、梦呓则是口说梦话而神不知,均属魂动而神不知。如此魂不能随神往来,不能与神相互乎应,故谓“神昏则魂荡”。
“恍惚”是“魂”的第二种病状,包括思维不能集中,谋虑功减,甚至思维散乱,谋虑不能。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谋虑”,这不是“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的“谋虑”吗?难道“谋虑”是“魂”的作用?确实,“谋虑”是“魂”的作用。当一个人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坐立不安、谋虑不能时,我们最常用的形容语是“失魂”,这种说法实际直指中医“魂”的本义。
“变幻”则是“魂”的第三种病状,即出现各种幻觉,如幻视、幻闻、幻听等。幻觉以及思维散乱,谋虑不能等是精神疾患的常见症。夏子益《奇疾方》云:“凡人自觉本形作两人,并行并卧、不辨真假者,离魂病也。”由是观之,“魂”的病变不纯粹是现代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也包括某些精神问题。
上一篇:冬季进补的最好食物当属狗肉
下一篇: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鉴别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