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易水之学
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之中,搜罗百氏,其于医药学理论方面独重易水张元素、李东垣之学。本文就李时珍对易水之学的继承与发挥分4个方面予以讨论。
继承与发展元素医药学理论
易水学派之开山祖乃金元时期的张元素。李时珍认为张氏医药学观点深得《内经》奥旨。张氏继《灵枢经》、《中藏经》、《千金要方》之后,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的影响,创立以脏腑为中心辨明寒热虚实的病机辨证学说。李时珍说:“欲疗病,先察病源,先候病机。”从《本草纲目·百病主治》看,每病皆以脏腑结合寒热虚实或风湿气血等进行辨证选药,可见他是十分赞同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辨证理论的。
张元素对药学理论有相当成就,对此,李时珍极力推崇。张元素从药物气味厚薄中分辨阴阳,讲究药物升降浮沉之性,发明药物归经之说,强调制方引经报使,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在泉之治法,随证制定新方,皆发前人所未发。在《本草纲目》的编著中,李时珍于序例部分,摘引了包括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六腑五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等张元素的主要药物学理论及观点。李时珍说:“元素……深阐轩岐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他认为张元素的药学理论是对《内经》药物气味阴阳理论的重大发展,于临床实用价值颇大,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同时,李时珍认真总结了元素、东垣等人运用药物的经验。如李东垣说用芩连等苦寒药时,常“以火酒二制为使,引苦甘寒药至巅顶,而复入于肾肝之下,此所谓升降浮沉之道”。李时珍进一步发挥说:“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明确指出药物能人为地改造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如在药物归经方面,张氏认为黄连入手少阴经泻心火,黄芩入手太阴经泻肺火,知母入足少阴经泻肾火,白芍入足厥阴经泻肝火等等。李时珍说:“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温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苦寒,咸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这是李时珍对张元素引经报使说的具体运用与发挥。药物虽各归其经,方力专效宏,但补泻在物亦在人,黄连随引经药的不同而起到泻诸脏腑之火的作用。这显然是李时珍在深入研究易水之学后于临床上的重要发明。
遣方用药注重胃中元气
李时珍于临床遣方用药特别注重胃气乃本张李之说。李东垣乃张元素高足,在张元素脏腑病机辨证的启示下,独创脾胃学说,而成为补土派之中坚。张元素曾指出,在制方时必须注意“使苦药不能伤胃”。李东垣进一步阐明脾胃为元气之本,认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指明“诸苦药皆沉,泻阳气之散浮”,凡“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必须慎用。李时珍对于张李注重胃气之说是深得其旨的。如他说:“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生发冲和之气乎?”又说龙胆草能泻肝胆之邪热,“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李时珍认为过服苦燥,损伤胃阴,故有反从火化之虞。同时,他又举例说:“牵牛治水气在脾,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肿胀,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白茅根“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唯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黄柏于“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此即谓过用苦寒,致伤冲和之气。因寒伤胃阳,故有寒中痞满之变。此论影响于后世亦颇深远。如吴鞠通减味乌梅丸法,即于仲景乌梅丸中减去黄柏等刚药,以顾阳明阳腑之阳,而有“过用苦寒,致伤胃阳。亦间有少用刚者”之论。李时珍是从胃阴与胃阳两个方面来考虑慎用苦寒之药。无疑这对易水之学是一大发展,其于临床有着极大指导意义。
运用李东垣理论阐释药理
上一篇: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 四季都可食用
下一篇:冬季想排毒不妨多多吃冬菇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