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在安全的前提下,发热顶多算是“短痛”;因发热处置不当带来如银屑病之类的复杂疾病则是心理、身体双重的“长痛”。合理处置“短痛”可以预防“长痛”、治疗“长痛”。而太多治疗急功近利一味退热。
●发热时,人体郁闭的阳气被激发,同时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加入战斗,是难治病的“欲解时”。这个时候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最好的治疗就是帮助人体的阳气“一鼓作气,攻克顽结”。
如何对待发热?
若问中医,回答多是解表散热、攻里泄热、甘温除热、滋阴降热等;若问西医,多是消炎、退热。无论中西医,大都把发热当做“病”来对待,一见发热就想要抑制之、消除之(甚至是掩盖之),几成思维定势。那么,这样对待发热是否正确呢?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人为什么会发热?进而可以尝试,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去退热会怎样?改变对症治疗的思维惯性,思考从“以人为本、长治久安”出发,“放任”身体热一段时间是对长远的健康更好还是不好呢?
笔者试着给出一些临床事实和理论探讨,希望给患者及临床医生一些借鉴。
因发热加速病愈者多
案例一
宋某,男,36岁,银屑病病史16年。
患者诊治之初,笔者通过其病程缓慢、病变局限、皮损肥厚判断为阴证。给予适当治疗后,精神渐好,出汗渐匀,头部、小腿部皮损消失,只剩面部难以攻克。常诉面部皮损僵硬不适,整体辨证为热郁阳明,处以大剂白虎汤为主收效不显;尝谓凭药力难于散结,如果可以通过调整正气,有诱因激发发热则会帮助治疗。
2013年9月30日复诊:患者诉3天连续发烧,体温38℃,因知笔者关于发热的理论,故未用消炎、退热药物,3天后自行热退,自觉与之前相比,明显精力充沛,出汗变得容易而均匀,吃饭时胫前也可以出汗。最让患者欣喜的是,烧退后面部僵硬感消失,自觉柔软灵活了,之后的治疗也由于这次发热而变得顺利很多。
案例二
何某,男,26岁,银屑病病史7年。
患者高中时得了支原体肺炎,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后来去医院诊治,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打针、输液,终于“好了”(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可真正的烦恼却来了。身上开始出现红色的小斑点,后来越长越大,慢慢表皮上附着了银白色的皮屑,确诊为银屑病。
7年来四处就医,皮疹顽固难愈,几乎丧失治愈的信心。求治于笔者后,其精神、出汗、皮损都在好转,只有小腿几处顽痰死结变化甚微。
2013年11月19日复诊:患者诉出现发热,扁桃体化脓,均未用药,后发烧自行消退,扁桃体自愈,皮损也大为改观。之后患者用以下文字回顾了这次发烧的经历:
张大夫曾说要是有发烧和感冒的情况,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用管,让它烧下去,自己慢慢退掉……
现在真的开始发烧了,下午就感觉不舒服,晚上体温38.3℃。我没喝任何退烧药,一直喝水、喝水,就这样熬过了第一晚。
第二天早上体温39.2℃,身上特别难受,腰疼,腿疼,仍坚持在被子里躺着,出了一身一身的汗,晕晕乎乎的,被子里都是潮潮的。
第三天还在39℃左右……
第四天体温终于缓缓降了下来,精神也好多了,可是扁桃体又开始疼了;心想,糟糕,不会是扁桃体发炎了吧。
果不其然,第五天扁桃体化脓了,但是没有发烧。多喝水、多喝水,谨记张大夫的话,没有吃药。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星期,烧退了,嗓子不疼了,我发现身上许多地方小的癣没有了,稍大一点的也退下去了,依稀能看见些红色的印记。那时候心里真的太高兴了。
以上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两例。
治疗前应先审视发热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发热,并不急着去退热,而是首先判断能否接受发热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程度,接着评估发热对患者机体产生的长远影响,最后才决定是退热或是助热。
按中医分析,病机属阴者,发热多可以帮助疾病由阴转阳,这时候笔者多会力陈利害,让患者明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享受”发热的好处。因为,经过发热(自愈过程)而缩短治疗进程的例子太多了。
与藉由“发热”进入治疗快车道患者不同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者由于不懂“发热”对人体的好处,盲目地打击发热、掩盖发热,从而让身体变坏、小病变大病。
如患者安某,男,21岁,2013年9月26日初诊;有银屑病病史一个半月。
上一篇:春季要谨防这几种旧病复发
下一篇:16种食物,助你赶走体内湿气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