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病20年余 每逢感冒宿疾再发 李寿庆处方
李寿庆主任医师,五世业医,从事中医管理、临床工作30余载,其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善治疑难杂症。笔者就其“从痰饮,痰瘀同治”肺胀、便秘案。其特色经验,略加整理,介绍如下:
案一:
云某,男,76岁,患咳喘病20年余,每逢感冒,气候突变,宿疾再发。后经中西医治疗,诸症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曾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给予对症治疗。一周前因受惊、天气剧变,上述症状加重。在当地三甲医院抗炎、平喘治疗2周,症状略有改善。为求中医治本,前来李先生求治。
诊见:喘咳胸闷,痰多泡沫,气喘息涌,胸满不得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唇甲紫绀,腹满,口干舌燥,便秘,小便短少,舌苔腻,黄白相间,脉弦略滑数。
查体:神清,面容憔悴,胸桶状,肺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率95次/分,律不齐,腹部膨隆,B超示:“少量腹水”。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
诊断:肺胀、便秘(痰饮潴留,饮郁化热)。治以温肺化痰,泄热逐饮。方用三子养亲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处方:白芥子10克,苏子12克,莱菔子30克,防己20克,川椒目6克,葶苈子30克(包煎),酒大黄9克。5剂服
二诊:服药5剂后,开始泻下,溏粪,垢腻,小便自利,喘促平稳。后以本方加仙鹤草40克,红景天40克,酒大黄3克,服药2周,诸症平稳。呼吸通畅,大便尚可。
按:案一:辨证为“痰饮潴留,饮郁化热型”肺胀、便秘。李先生指出: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肺的通调涩滞,脾的传输失职,肾的蒸化失职,相互影响,水液代谢为痰饮。《金匮要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张氏医通·卷七》“肥人宿多痰饮,湿热结聚,因病每致大小便不通,腹满不食,气逆喘疾。势盛不得不下,有屡下不得通利者,有再三下而始通者,有下之遂利不止者。大抵湿热素盛之人,大便不行,日数虽多,结粪甚少,所下不过,溏粪垢腻,甚至骤下不可曷者。多有热去寒起,正气随脱,即变呃逆之证。以此本属湿热,温补仍助本病,苦寒徒乏胃气,每治不可救药,若始先知湿热,痰积......用导痰汤加姜汁,竹沥下,方为合法……,凡大便不通而腹中雷鸣者,下之必无结粪……不可不知。”李先生在经典理论启发下,认为本案实属于痰饮潴留肠胃,饮郁化热,阻滞气机,气道、肠道均不利。《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毒,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本例患者治以温化痰饮,泄热逐饮,使肺与大肠各司其职,辨证精准,施治卓著,彰显临证悟性。
上一篇:慢性支气管炎 呼吸锻炼有氧运动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