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中医辨其证候治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对于本病的名称,历代变迁不一,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注、虫疰、传尸、鬼疰等;一类是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的,如痨瘵骨蒸、劳嗽、肺痿疾、伏连、急痨等。

  一、辨证要点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对于本病的辨证,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其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伤,元阴受损,则表现阴虚火旺之象;甚则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阴阳两虚之候。同时注意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症,辨其证候所属。

  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根据体质强弱分别主次,但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医学正传·劳极》提出“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的两大治则。

  三、证治分类

  1.肺阴亏损证

  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月华丸加减。本方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抗痨止血,用于阴虚咳嗽、咳血者,是治疗肺痨的基本方。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阴补肺;白及补肺生肌止血;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杀虫。

  咳嗽频而痰少质黏者,可合川贝母、甜杏仁以润肺化痰止咳,并可配合琼玉膏以滋阴润肺;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蛤粉炒阿胶、仙鹤草、白茅根(花)等以润肺和络止血;若低热不退者,可配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地骨皮、功劳叶、葎草等以清热除蒸;若咳久不已,声音嘶哑者,于前方中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等以养肺利咽,开音止咳。

  2.虚火灼肺证

  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百合固金汤功能滋养肺肾,用于阴虚阳浮,肾虚肺燥,咳痰带血,烦热咽干者。秦艽鳖甲散滋阴清热除蒸,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养阴润肺止咳;百部、白及补肺止血,抗痨杀虫;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

  火旺较甚,热象明显者,当增入胡黄连、黄芩苦寒泻火、坚阴清热;骨蒸劳热再加秦艽、白薇、鳖甲等清热除蒸;痰热蕴肺,咳嗽痰黏色黄,酌加桑皮、花粉、知母、海蛤粉以清热化痰;咯血较著者,加丹皮、黑山栀、紫珠草、醋制大黄等,或配合十灰丸以凉血止血;血色紫黯成块,伴有胸胁刺痛者,加参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以化瘀和络止血;盗汗较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等养阴止汗;咳呛而声音嘶哑者,合诃子肉、血余炭、白蜜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3.气阴耗伤证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前方功能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