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失眠 排除抑郁症 保心理健康

  指导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治医师 曾亮

  记 者 殷 鑫 通讯员 吴远团

  

  案例:

  刘老,退休教师,64岁,退休的四年中,多忙碌于照顾子女的孩子们,聊城和济南两边跑,子女和孙子大多工作学习很忙碌,共同相处时间很短。因两个城市来回跑,多年的朋友无法经常交流,导致老人情感输出减少,缺少语言刺激,语言功能开始慢慢退化,经常遗忘事情。

  另外,刘老一直以来有血糖高,最近又出现轻微并发症:嗜睡和失眠同时存在,虽然看似在呼呼大睡,但是实际本人会感觉到睡眠很浅,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清醒,不愿意活动,经常呆在电视旁边很久。

  为何嗜睡与失眠同在

  案例中的刘老有嗜睡与失眠同在的症状,曾亮表示要根据刘老的具体状况才能断定其病症。嗜睡指的是不可抑制性的睡眠,在白天过度的睡眠,与失眠同在的嗜睡,在医学上需要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除了嗜睡与失眠,还以打鼾为主诉。患者睡眠中打呼噜的声音很响且不规则,并且呼吸会出现停顿,在睡眠时有人掐住脖子的感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由于呼吸暂停,导致大脑间歇性缺氧,身体出于自我保护会让大脑清醒,由于晚上频繁的醒觉,所以会导致白天的嗜睡。

  曾亮提醒,在有失眠与嗜睡时,一定要跟医生表达清楚自己的症状,因为失眠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两种疾病是不同,治疗方法也完全一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慎用安定类药物来治疗失眠症状的,误服或过量服用容易导致呼吸抑制,严重可以窒息,而失眠症的病人就可以使用安定类药物。

  情绪不对需注意排除抑郁症

  刘老由于退休后日子突然变得悠闲,子女与孙子又很忙碌,与其相处很短,而由于多种原因,长时间不与老朋友交流感情,使其情绪出现问题。曾亮表示,很多患者在情绪出现问题后,会有一种抵触的心理而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或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部分患者会以一些头晕、倦怠、胃口差等不适去看内科门诊,其实根结还是在于情绪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延误了自己的病情。这一类情绪问题常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若出现情绪低落,生活兴趣下降,日常活动减少,就要注意,并到医院排除这一类疾病,自己也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患病,从发病的原因进行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女要有很“大”耐心

  子女们劝说老人多出去活动,联系他的工友、老朋友与其交流,扩大交友圈,鼓励老人去参加老年大学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缓解老人的情绪问题。但是曾亮表示,处于抑郁症下的老人部分会比较固执,治疗的动机不强,并且即使自己意识到应该出去活动,但是仍然会为自己找上一堆的借口。子女在劝服他们走出去时也会非常困难,通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老人答应出去,但是临时他又会冒出各种借口,比如:天气不适合,太麻烦,路程太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靠家人的耐心与鼓励,还要多陪伴老人。子女不要因为老人总是不答应就放弃,并且要积极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的治疗,会更快治疗好疾病。
 

  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专家总结了几种容易引起失眠的心理。

  害怕心理 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会失眠。

  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夜晚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 是指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早上要赶火车、飞机,往往容易早醒。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冲突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多虑心理 一些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刺激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不能入睡的现象,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后往往多思多虑,一旦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的失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