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姜蒜 营养零食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厨房中少不了葱、姜、蒜,这些不起眼的调味品不仅“掌管”菜肴的滋味,而且时不时还充当一下家庭保健医生。
葱 葱有着诸多的药用功效,如散寒发汗、祛痰健胃,适宜风寒感冒。遇到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多或因感受寒邪引起的腹痛腹泻伴有食欲不佳的情况,都可以先用葱来试试。
姜 中医认为,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在治疗呕吐方面,生姜对胃寒引起的呕吐最为合适,而对于热性呕吐,若配上清热的药,如黄芩、黄连等,也可使用。此外,生姜还可用来解鱼、蟹等之毒。干姜的热性比生姜更大,具有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蒜 据临床试验观察,每日进餐时吃5克大蒜,连续3天,就能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带菌率由15%下降到1.3%。经过实验室的检验,大蒜的挥发油内含有蒜素和大蒜辣素及多种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原虫都有抑制作用。
长沙市天心区的小李姑娘25岁,为了保持身材,一日三餐特别注意节食,但包里常常放满了小零食,有空无空住嘴里塞饼干、瓜子、果脯。现在的她成了未婚的胖妞,别人提醒她关键是要少吃零食。
在营养咨询门诊,我们发现差不多80%的女性肥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吃零食。其实,每个人都有吃零食的习惯,只是程度或频率不同而已,也由此引来了一系列关于零食的话题。在这里,我们给广大读者简要地介绍一些常见的零食问题。
零食的两大特点
零食是指正餐时间之外进食的任何食物,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时间性和方便性。
时间性是指正餐之外的任何时间,通常所说的正餐是一日三餐,但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或特殊病人等的正餐可能超过三餐。
方便性是指无需进行刻意加工(烹饪),信手沾来或稍作处理就能吃。根据这两个特性,能充当零食角色的食物包括坚果、水果、饮料、速食食品、蜜饯、糕点、各种特色小吃等等。
零食的分类
零食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原产品零食、初加工零食和深加工零食三大类。
原产零食如未经加工的花生、瓜子、大豆、核桃、杏仁、芝麻、腰果等坚果是典型的代表;初加工零食如薯干、薯条、燕麦片、果干、果汁、牛奶、肉类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基本属于配方食品,如肉类加工的香肠、火腿肠、午餐肉、肉松等等。
总体来说,这些零食并无绝对好与不好之分,但从营养保留、风味特色及健康角度来看,原产零食是理想的选择,初加工零食次之。
吃零食不良行为
适当、合理地吃点零食不仅可以调剂和丰富饮食生活,也可作为营养补充或均衡营养的一种辅助措施,而且还是一种舒缓情绪与压力的方式,但盲目的、失控的零食习惯可能成为你的健康杀手,下面这些零食行为应当尽量避免。
零食不离嘴 有的人养成了不吃零食就像缺了什么似的,见到零食就会不自觉地往嘴里塞,以致在看书、看电视、上网时都需要零食作伴。
喧宾夺主 零食作为儿童或老年人的饮食补充是有益的,如果过多地摄取就会影响食欲,结果使得正餐食量减少,甚至不吃。
不注意卫生 要养成进食前洗手的良好习惯,有的人特别是一些小孩并不注意这些细节;有的人甚至用手边摸麻将边拿零食往嘴里塞。
不考虑食品安全 现在有不少过期食品、三无产品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百姓家里,这样的食品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还有,既使是天然农产品,也会存在霉变变质问题;有的零食可能会存在过量添加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含有有害物等问题。
无选择性 吃零食要根据年龄的不同、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选择,如幼儿不宜食用坚果类的零食如瓜子、花生、豆子等之类食品,老年人应少选择油炸、高脂的零食如薯条、方便面、冰激凌等;牙不好使的应选择质地柔软或液态类的零食如速食粥类、果汁、牛奶等;肥胖者应选择热量值低或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零食如梅子、姜片、果冻、麦麸、豆渣或魔芋等加工类的食品。
零食中的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型、营养等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以及因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凡已经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目录、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所生产的各种食品,就不要担心其对健康带来的危害。
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零食分类:
液态类食品:可乐、雪碧、果汁、乳饮料、奶茶等。
凉果蜜饯类:话梅、凉果、蜜饯、果脯、瓜果干等。
糕点饼干类:糖果、蛋糕、饼干、桃酥、巧克力等。
肉类加工类:各种肉干肉脯、鱼片、鸡腿、火腿肠等。
各种包装即食:辣条、 口香糖、果冻、即食卤味薰腊等。
吃零食注意事项
下一篇:服用抗生素饮食注意啥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