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令野菜逐渐淡出春天的餐桌
立夏已至,荠菜、曲麻菜等时令野菜逐渐淡出春天的餐桌,又到了采食野蕨的好时节。在山区长大的孩子,总难忘采野蕨的旧时光。童年的初夏时节,最喜欢和母亲一起到森林中采野蕨。看那绿油油的葳蕤草木,嗅着野花的芬芳,听那溪水潺潺流动,追逐着啁啾的小鸟,那种惬意是城里孩子享受不到的。
母亲一边告诉我如何识别,一边把采摘的野蕨沾满泥土,说这样可以保持新鲜。当我满头大汗找到成片的野蕨,得到了母亲夸奖后,早忘了翻山越岭的疲惫。采回鲜蕨菜,母亲会炒上一盘让家人尝尝鲜,然后把大部分晒干,再腌制成咸菜,在漫漫的冬季里,黑亮亮的野蕨咸菜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上中学时,每当假期结束要返回学校住宿时,母亲总是为我带上一小罐子腌制的野蕨菜。那时候学校的伙食很差,一小罐滴过香油的野蕨咸菜,寝室十多个同学每人只能分享一口。在满口生香的时候,想象母亲在林中寻找野蕨时的辛劳,禁不住潸然泪下。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诗经·召南·草虫》诗中描述青年女子在高山上采蕨菜时,思念丈夫无处排解心中苦闷的情景。诗经取材于西周,说明国人采食野蕨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野蕨最早为上流社会的祭祀用品,到了清代,长白山的野蕨成了皇室的供品。周文王伐纣灭商,纣王旧臣伯夷和叔齐不肯归顺,发誓不“耻食周粟”,逃居首阳山,一直采食野蕨度日。蕨菜沾了两位名士的光儿,此后身价倍增。“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诗人李白客居南阳城,品食野蕨追求古人志趣,希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对酒溪霞晚,家人采蕨还”唐代诗人钱起对酒当歌,等待家人采摘来新鲜的野蕨下酒,其情其景何等惬意!“一拳打破地皮穿,拿住春风不放拳。直待子规啼夜月,放开青掌始朝天”宋代诗人汪应辰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野蕨生长的过程。“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说明蕨菜新鲜上市,荠菜已经老不可食矣。
蕨菜有许多别称,如拳头菜、龙头菜、猫爪子等等。野生蕨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其味甘性寒,可入药,有清肠排毒、强胃健脾、降压滑肠等功效,被称为“山菜之王”。南方在清明左右就可以采摘,而在北方则要推迟到谷雨、立夏之后,这个时节采摘,蕨菜的枝叶尚未完全展开,是最鲜嫩的时候。野蕨虽然鲜嫩可口,但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更需慎食。
初夏时节,在这惠风和畅的美好时光里,约上几位亲朋好友,到森林中采摘新鲜的野蕨,不仅尝到了山珍的鲜香,还会体味到劳动者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大自然馈赠的那份舒适和惬意。(林岩)
上一篇:圆通活法 既治病又不失人情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